隨著工商社會的發達,資訊傳遞快速,每個人都身處在高度壓力的環境下,事事都被要求快速、有效、節省時間,因此當有錯誤發生時,我們會認為直接講出缺點,知道哪裡須要改進,就能快速、有效地改正錯誤,能節省時間以便處理其他的事情。

於是企業老闆在同事面前,直接指責員工的錯誤,命令員工限期改進,以為員工會有效率。

老師在同學面前,直接斥責學生的錯誤,體罰學生,以為他會改過。

而父母也用同樣的方法,在家人或別人面前責罵孩子,處罰孩子,以為他會改進。

例如:

案例一、「你怎麼這麼笨」:「你怎麼又把飲料打翻了,你不會好好拿杯子嗎?你怎麼這麼笨?」

這樣的語言會讓孩子以為自己很笨,會產生自卑感,並懼怕因此而受到懲罰。

案例二、「我是為你好」:「我辛辛苦苦做飯給你吃,你還不吃!」、「要不是因為你,我何必這麼辛苦…等。

孩子並沒有要求父母生下自己,他不需要為了自己的存在感到罪惡。

父母親說出這樣的話,其實是在暗示孩子無法離開你,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多餘、沒有價值的。

案例三、「我跟你說過很多次」:「我跟你說過很多次,叫你不要亂跑,你沒聽見嗎?」等。

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無法把事情做好的,因而逐漸失去對自己的信心。

案例四、「你怎麼不像別人一樣」:「別人家的小孩都很勇敢,你怎麼那麼膽小?」

當父母親說出這樣的話時,其實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別人的孩子聰明或勇敢,但孩子聽到這樣的話,只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,長久下來不僅會漸漸認為自己沒希望且容易放棄,甚至還會痛恨其他比他優秀的人。

案例五、「都是你的錯」:「都是你害我上班遲到」、「都是你害我打翻盤子」、「都是你害我丟臉」等

當父母親說出這樣的話,其實是在要求孩子替你承擔你自己所犯的錯誤,孩子會因而學到,當他自己犯錯時,應該要找別人幫他承擔罪責。

父母親使用以上這些方法,直接向孩子點出事實,看似直接、有效率,卻只處理了「事」,而少了「情」。

由於情與義是依旁而生,人與人之間一旦沒有了情,人便無「義」。

人一旦無義,在公司內發生錯誤,就會互相推卸責任。 在學校發生問題,就會到處告狀,指責別人的錯。

有位母親經常在孩子面前跟別人說:「我兒子一天到晚搗蛋,不愛唸書,怎麼講都講不聽……」

結果,孩子上學後,沈默寡言,不愛讀書,還常到處搗蛋,不管老師如何勸阻都沒有用。

老師和父母都以為他是弱智,沒想到智力測驗的結果卻是「智力正常」。最後經專家鑑定,才知道孩子患了「語言遲緩症」,病因就是來自母親平日對他說的那些話,反而負面強化了孩子的行為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美國軍方招募了一批紀律散漫,不聽指揮的人到前線打仗,並請來了心理學家幫助管理這些人。

心理學家要求這些人每個月都給家人寫一封信,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擬好,告訴親人他們在前線如何勇敢,如何聽指揮和取得戰功等。

半年之後,這些人竟都變了樣,變得像信中所說的那樣勇敢和守紀律了。

究竟是什麼力量讓他們變「好」了呢?其實就是那些暗示性的正面語言發揮了作用。

由此可知,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,最重要的是要能看到孩子好的部份,看到他的長處和進步,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鼓勵,累積孩子對自己的信心。

而孩子的錯誤行為,則是要明確告訴他,這是錯誤的。 孩子不聽話時到底該怎麼辦呢?

以下整理出幾種親子溝通的方法,提供給各位爸爸媽媽們做參考唷!

1、友善的態度

如果你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正常的音調與和藹的態度的話,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地聽你說。

2、暫停

在孩子一時無法接受你的要求,甚至與孩子發生爭執時,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,你可以說:“我不想現在來處理這個問題。我們稍後再來談論它吧。”

3、教孩子道理

當孩子犯錯誤或行為無禮的時候,不要立即處罰他,應該以友好的口吻來教育他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舉止。“你玩完的玩具不應該隨處亂丟,下一次請把它放入它應該放的地方,你的玩具箱子才是玩具的家。玩完的玩具應該讓它回自己的家,就像你一樣,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,我把你丟在街上不讓你回家,你覺得對不對?”

4、講話的出發點要積極

不要這樣來對孩子說,“我要說多少次你才會去刷你的牙齒呢?”而應該說,“去刷你的牙齒,我想知道你什麼時候能完成,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乾淨。”

5、向孩子解釋而不是威脅

當孩子向你說他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,你應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,讓他簡短地解釋他為什麼需要做這件事,之後向他解釋清楚這樣做錯在哪裡,他有沒有理由這樣做,以及正確的做法。

6、珍惜每一個機會

不應該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當行為舉止上,其實每個衝突發生的時候,都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機會,你不要放過它,好好利用每次機會教育你的孩子。

7、給予激勵

可以通過一些片言隻語來激勵你的孩子,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鼓勵他的進取,類似的話語有:“你看,別的小朋友都能做,你一點也不比他們差,你完全能比他們做得更好,對不對?”

8、要有柔性

如果你的小孩問:“在我們回去之前,我可以看完這一場表演嗎?”如果你還有一些時間剩餘的話,應該讓出一些時間來給你的孩子。你應該尊重孩子請求的權利。

9、擺脫武力威脅

當出現問題的時候,不要說:“你要是再這樣,你就快該挨打了!”“還記不記得上次我為什麼打你?”這種武力威脅實在是天大的錯誤,尤其更不應該提起以前給孩子造成的痛苦。武力威脅只能讓孩子認為你是一個專制粗暴的家長,而更是拒絕與你合作。

在孩子成長的路上,大人雖不免會以處罰來糾正孩子的某些行為,但是在處罰過後,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擁抱,這個擁抱會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,會讓他正向看待大人對於他的處罰及要求。 

10、因事制宜

教育的方式方法應該多樣化,在發現孩子犯錯誤時,不要每次都用一種面孔、 一種說理的方式,孩子會感到厭倦。你完全可以變換一些花樣,因事制宜,嘗試孩子能接受的各種方式。比如問題出現時先簡單處理一下。然後在有時間的時候再通 過講故事、做遊戲、去動物園、參觀博物館、郊遊等等形式,結合看到聽到的事物深入地闡明你要告訴他的那個道理。在衝突的當口,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評,但在事後進行這種耐心的教育,孩子就容易接受了。

 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