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常用做粿的材料,大概就是芋頭、蘿蔔這兩種食材,雖然我也曾用南瓜(芋香南瓜糕)、大頭菜(烤大頭菜糕)及高麗菜(烤高麗菜糕)做過,但市面上常見的就是芋頭和蘿蔔這兩種,有空時喜歡上網到處找做料理的點子,發現馬鈴薯也可做粿,馬鈴薯粿是潮汕地區的小吃,雖然我沒吃過,但只要我自己動手做,想嚐世界各地的小吃都不是難事,知道材料主要是馬鈴薯和地瓜粉,看到的一些食譜馬鈴薯和地瓜粉比例都不同,知道地瓜粉的特性,粉加的比例越多口感也越Q,但馬鈴薯含量相對就會低些,我覺得馬鈴薯量還是要多些才好吃,喜歡軟口感的粿但不要太Q,於是就照自己的想法來做,調出自己喜歡的比例,反正知道主要材料是這兩樣,就不一定要照別人的食譜來做,馬鈴薯還是要多,地瓜粉只是讓粿可以成型,做好的馬鈴薯粿,嚐起來感覺像在吃鹹甜粿,馬鈴薯粿也有芋粿的感覺,如果不說材料是馬鈴薯,我吃了可能都會猜裡面有芋頭的成份,因為馬鈴薯是壓成泥來混,並不是切丁,吃的出有芋泥類的材料,但會錯把洋芋泥當成芋泥,我也加了絞肉、香菇及油葱酥,這些香味已蓋住洋芋本身的味道,加上根本没想到可以用馬鈴薯做,如果不說是馬鈴薯,真的直覺會猜是芋頭,成品比我原先預期的還要好吃,下次還會再做,簡單的材料就可做潮汕小吃,你們也可以試試。
馬鈴薯粿
材料: 馬鈴薯 400g(約2顆,我買的馬鈴薯大約有1磅,削了皮之後大約還有400g) 絞肉 150g 香菇 3-4朵(小朵的量可增加) 油葱酥 2Tbsp 蝦米 2tsp 地瓜粉 150g(粉量大約抓馬鈴薯量的35-40%,也可再增加,粉量比例越多,口感就越Q,粉量比例多,水也要跟著加量) 水 2-4Tbsp
調味料: 醬油膏 3Tbsp 鹽 1/4tsp 糖 1tsp 胡椒粉
做法:
2. 馬鈴薯削皮切片,攤開放在盤子上,再入電鍋中蒸,外鍋加一杯水。
5. 加入所有調味料拌炒均勻就可熄火。(泡香菇的水也可以一起加入炒,炒的料帶些濕潤,有加泡香菇的水炒,最後可以不用加水或少加些水,還是要看最後成團的狀態。)
10. 加入地瓜粉拌勻,如果鍋裡的熱度手可以接受,那用手來操作會比鍋鏟更容易拌勻,如果覺的太乾,適量添加些水來拌。(熱熱狀態就拌,地瓜粉更容易拌勻,粉有些糊化的效果,口感也會更軟Q,加入的水,我用熱水瓶壓出的熱水,這部份用冷水也行,感覺用熱水更好拌,加入的水量就自己調整,只要可以拌成團就好。)
12. 手抹些油,將粉團分成兩份,再塑形成粗圓條狀,準備盤子,盤子抹油或墊張防沾紙,再放上粗條狀粉團,用蒸籠或電鍋蒸,粉團間要留點空間,怕蒸的時候膨脹而互相沾黏,也可不塑形成條狀,直接放入容器內壓實來蒸,會分兩部份,只是想減少蒸的時間,體積越小,當然也越快蒸透,因容器不同,蒸的時間也會不同。
13. 我的電鍋是15人份,所以電鍋內的空間較大,不確定要蒸多久,所以水多加了一些,外鍋我加了1又2/3杯的水量,如用蒸籠大概蒸30分鐘。(如果同樣是分兩份塑形,用蒸籠蒸30分鐘會熟。)
14. 蒸好的馬鈴薯粿有些膨脹,用筷子從中間插插看,抽出筷子,筷子上沒沾黏或是有透明狀糊糊的少許沾黏就表示熟了,粉有蒸透才會透明狀。
15. 放涼後切片,剛蒸好有點軟黏,放至涼些再切,不只好切,口感也更軟Q,有點微溫就可以切,微溫或完全放涼再吃,反而比熱熱的有口感,如果當天没吃完,隔天可用煎的或微波或用小烤箱烤熱都可以,雖然是用地瓜粉做,但吃起來像鹹甜粿,口感介在年糕和芋粿巧之間,我有加些料,感覺也有像在吃Q版的芋粿。
留言列表